厚植爱国情怀 践行生态理念——沉浸式思政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实践研究课题组第10次活动
发布时间:2024/6/25 13:27:46 作者:高珊珊 浏览量:315次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承担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为了更好地开展少先队员红领巾爱祖国寻访活动,进一步探索少先队活动课与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工作的新路径和新形式,6月20日,区小学丁飞名班主任工作室与区中学张凤娟名班主任工作室联合河海大学团委、区手拉手青年志愿者协会开展了本学期最后一次活动。
本次活动的主题为“红领巾爱祖国 生态保护我先行”,金坛区汇贤中学、东城实验小学师生代表、河海大学环境学院学生代表、区手拉手青年志愿者协会志愿者代表、各单位相关人员共计80余人参与。
在金坛区长荡湖展示馆,师生代表们在讲解员的带领下不仅了解了金坛区围绕长荡湖控源截污、生态景观提升等方面开展综合整治的工作进展及成效,还了解了家乡金坛在坚决勇挑太湖综合治理主战场重任上责任担当。在河海大学团委相关负责人和志愿者的带领下,学生代表走进音乐厅、图书馆等地标建筑,近距离感受到了本土高校的深厚底蕴和独特魅力,同时也深受河海大学学子们“爱国爱水”的治水报国情怀影响,决心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努力学习,将来做祖国的栋梁之才。
在河海大学亮堂的教室,由丁飞名班主任工作室成员陆雪艳老师执教第一节思政课《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课堂伊始,通过对比50年间地球发生的变化,从现如今的生态环境危机入手,突出“保护环境,迫在眉睫”,引出国家层面的“长远发展谋善事”。随后,陆老师聚焦金坛本土,带领学生了解长荡湖生态治理策略以及发展五新产业的“金坛作为”,阐述家乡层面的“保护生态干实事”;最后,陆老师通过“治理生态环境与小学生有没有关系?”这一思辨性话题,通过写生态文明倡议书的形式,呼吁个人层面的“美好生活做好事”。整堂课主题明确,环环相扣、层层推进,引发队员思考、探究和分享,彰显了“沉浸式”思政课的特点。
张凤娟名班主任工作室成员蒋雨濛老师带来第二节思政班队课《厚植绿色基底,擦亮生态底色》。 本节课通过对生态文明内涵的学习,对金坛生态文明建设的了解,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丰富生态环保知识,逐步形成“善待自然、爱护自然、保护自然”的良好风尚。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理解节约资源必须从我做起,让学生真正明确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增强环保自觉性,提高环保实践能力,增强环保责任感。最后,学生以讨论交流的形式用语言畅谈了自己内心的感受:励志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节约能源,保护生态,创造美好家园,争做生态文明的支持者和践行者。
课堂交流结束,区丁飞名班主任工作室成员、常州市高级班主任杨美琴老师为大家带来了题为《“绿色教育”——班级特色文化建设与实践》这一精彩纷呈的讲座。杨老师从以下三方面:依托学校品格提升工程,开展“绿色教育”、依托学科课程资源,开发绿色教育资源、捕捉偶发事件,挖掘“绿色”教育资源,深入浅出地交流了自己多年来班主任工作与管理的宝贵经验,通过一个个真实鲜活的案例,诠释了自己的带班风格和理念,为年轻班主任提供了可供借鉴的实践做法。
区名班主任工作室领衔人张凤娟和丁飞老师对两节课进行了精彩点评和总结发言。他们表示,教育是有温度的,作为一名班主任和思政课教师,不仅要有教育情怀,更要有高水平的课堂教学水平,两节课结合本土教育资源,聚焦“生态保护”,很好的培养了学生关心家乡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人翁意识与责任担当,建议在教学中多设计符合学生真实状态下的思与辩,不断激发他们敢于改正自己在保护环境方面的不足之处,争做有作为的“环保小卫士”。
活动最后,河海大学河海里尔学院团委书记谢莹老师针对本次活动并结合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工作给予了现场指导,她认为将思政课结合寻访、参观再到大学教室进行授课是一种创新,只有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连接、相融合,才能真正贴近学生,放大育人实效。她希望大中小学思政课要充分关注学生的“认知脱节”,要能在思政课的资源整合上再下功夫,通过阅读表达、研学寻访和劳动实践等方式,打通学生“知”与“行”的“最后一公里”。同时,她也欢迎今后能多与金坛名班主任工作室联合开展活动,相互学习交流中不断加强育人合力。
此次联合活动充分利用本地绿色生态文明教育资源,把思政课堂搬进展馆里,放到大学里,开展课内课外贯通、队建与生态相衔接的沉浸式“思政课”,让生态教育理念迸发出蓬勃生机!